中國粉體網訊
1、專家介紹
郭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現為教育部仿生智能界面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郭林教授 圖源:北航
研究方向集中在非晶/晶體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仿生可控組裝技術、納米材料生物應用技術、先進能源存儲技術等。先后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國家“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多項課題。在Science、Nature、Nat.Mater.、Nat.Catal.、PNAS、Chem.Soc.Rev.、J.Am.Chem.Soc.、Angew.Chem.Int.Ed.、Nat.Commun.、Adv.Mater.等國際刊物發(fā)表SCI收錄論文300余篇。
2、科研事跡
“納米雖小,但是你透過它看到的世界是無窮大的!边@是郭林教授在給學生開組會時最喜歡提到的一句話。多年來,郭林教授一直從事納米材料的化學法合成、微結構表征與性能研究,在過渡金屬及化合物納米材料的合成組裝、形貌調控、機理探究及相關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

郭林教授與學生交流 圖源:北航
郭林教授從實驗上驗證了Aharoni的一維球鏈模型預測“單疇磁性顆粒鏈會以Fanning Mode在掃場過程中作磁翻轉的模型”的正確性,并提出了修正項,為后續(xù)單疇磁性納米鏈材料的磁學理論的發(fā)展提供了素材;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無機非晶維納米材料的系統(tǒng)研究,發(fā)展了普適性的三維籠狀、二維超薄和一維棒狀非晶微納米材料的方法,并提出了相應地新機制,出版了國際上首部非晶微納米材料專著《Amorphous Nanomaterials》,推動了無機非晶微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發(fā)展。
在“973”計劃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輕質高強高韌材料的研究,獲得了強度和韌性兼具的系列材料。例如,針對金剛石脆性限制其應用的科學難題,郭林教授團隊與田永君院士團隊合作,制備出了一種具有多級結構特征的金剛石復合材料,實現了納米孿晶增韌、疊層復合增韌和相變增韌的協(xié)同,為發(fā)展高韌性超硬材料和工程陶瓷提供了重要的借鑒,2019年相關工作發(fā)表在頂級期刊《Nature》上,開啟了高強、高韌材料制備與應用的新征程。
作為變革性技術項目的負責人,郭林教授的研究團隊還設計了基于“納米結構單元的宏量合成及可控組裝”的多尺度類牙釉質復合材料合成路線,實現了迄今為止與牙釉質結構最為相近的類牙釉質復合材料的可控制備,制備的多級次類牙釉質復合材料,兼具高剛度,高硬度,高粘彈性,高強度,高韌性等特性。2022年相關工作發(fā)表在頂級期刊《Science》上,為下一代生物力學性能匹配的牙修復材料以及綜合力學性能更為優(yōu)異的工程材料的設計合成提供了理論借鑒和設計基礎,目前正在推進產業(yè)化進程。
3、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王華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合作在精準構建單原子層鉑自組裝超晶格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團隊發(fā)展了一種基于羧酸配體誘導的原子級厚度二維貴金屬材料制備策略,成功制備了非晶單原子層鉑和有機配體層自組裝而成的層狀超晶格材料。其鉑層厚度為~0.4nm,具有長程無序和低配位的非晶結構,電子由鉑向羧酸配體發(fā)生了偏移;在長鏈配體間范德華力的作用下,單原子鉑層傾向于自組裝為層狀超晶格結構,該過程由原位DLS和SAXS實驗證實。此外,該合成策略可推廣至銀、金等超薄二維非晶貴金屬材料,具有良好的普適性。
4、立德樹人,成就未來
郭林教授經常說“如果我們這些做師父的,沒有培養(yǎng)出來比自己優(yōu)秀的學生,科學如何進步?”

郭林教授榮獲“感動北航”人物 圖源:北航
自2000年進入北航至今,郭林教授培養(yǎng)了近百名研究生,培養(yǎng)的學生1位獲全國優(yōu)博,2位獲北京市優(yōu)博,9位獲校級優(yōu)博。其中,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都在其課題組學習的張有瑋博士,目前為航天五院529廠高級工程師,相繼突破了功能填料復合改性方法、填料分散及結構控制機理等難題,研制的新型熱控涂層成功應用于神舟、新飛船、火星探測器、空間站及國網星等航天器。
郭林教授在高校任教三十余年,始終以“愛崗敬業(yè)、立德樹人”為己任,為祖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yè)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把心中所有的溫情化作無數份愛心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
參考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課題組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昧光)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