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wǎng)訊 金剛石具有寬帶隙、極高硬度、超高導熱率、低熱膨脹、強抗輻射及耐酸堿能力,且在寬光譜范圍內(nèi)透光率高等特性,使其成為極具潛力的半導體材料,在紫外/高能粒子探測、同位素電池、激光器、高頻高功率器件、太空領域用半導體器件等方面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并展示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光電探測器是一種通過光電信號轉變而實現(xiàn)感知探測的重要光電器件,已開始應用于火焰?zhèn)鞲、轉換通信、環(huán)境監(jiān)測、視頻成像、夜視成像、軍事追蹤、醫(yī)學檢測等領域,其工作原理是當入射光的能量大于材料本身帶隙時,這時在價帶的電子可以被激發(fā)轉移至導帶中,進而形成自由電子,改變材料本身的電導率,從而將光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枴?/p>
依據(jù)波長可將電磁波大致分為紫外線(10-400nm)、可見光(400-760nm)和紅外線(大于760nm)3類。紫外線對我們來說“看不見、摸不到”,可以分為近紫外(UVA:320-400nm)、遠紫外(UVB:280-320nm)、超短紫外(UVC:10-280nm)。波長小于280nm的紫外線在進入地球之前會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掉,地球上幾乎不存在該波段的信號背景,又被稱為日盲波段,基于此波段工作的紫外光電探測器,憑借低背景噪聲、高靈敏度以及低誤警率等優(yōu)勢,在火焰監(jiān)測、航空航天、工業(yè)控制以及環(huán)境檢測等關鍵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金剛石是日盲紫外探測器的最佳候選材料之一。然而,由于金剛石材料是間接帶隙半導體,導致其對日盲紫外光的響應度較低。
2025年11月5日,中國粉體網(wǎng)將在河南•鄭州舉辦“2025半導體行業(yè)用金剛石材料技術大會”。屆時,我們邀請到江南大學敖金平教授出席本次大會并作題為《金剛石半導體器件的研究》的報告,報告將介紹團隊在日盲紫外探測器、金剛石光電探測器響應度提升及性能優(yōu)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對金剛石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微波功率器件的研究作展望。
專家簡介
敖金平,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高級會員。2016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fā)計劃“戰(zhàn)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GaN基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關鍵技術”項目。2022年加入江南大學,從事寬/超寬禁帶半導體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的研究工作。在國際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fā)表論文300多篇,擁有三十多項發(fā)明專利。
(中國粉體網(wǎng)編輯整理/石語)
注:圖片非商業(yè)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